唐诗三百首中最凄惨的战争古诗(热门3篇)

| 大大范文

唐诗300首当中有很多写到战争的诗歌,且不说岑参高适、王昌龄留下的大量关于边塞的诗歌,就是知名度不算很高的陈陶也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悲凉诗句。唐代虽然是*古代发展最鼎盛的时期,但是边疆一直也都面临着战争。这样真实的社会现实给了诗人们进行创作的题材。

他们或者描写边塞风光,或者描写战争场面,或者批判唐*将领,或者表达征夫思妇之痛,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古诗当中,不乏豪迈诗作,但也有不少直面战争残酷,表现战争凄惨的古诗。尤其是本文要说到的这首古诗,字字泣血,可谓唐诗三百首中最凄惨的战争古诗。

唐诗三百首中最凄惨的战争古诗

且看:

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没蕃故人》,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这首古诗是作者所写的一篇怀念老友的诗作,“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这一句是这首诗最经典的诗句,也是最悲惨的诗句。前年的时候作者的老友在战争当中已经全*覆没,直到今天想祭奠你又怀疑你还活着,此时只能朝着天边痛哭流涕。

“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前年的时候唐*征讨月支,作者的老友也在*队当中。,没想到却遭遇全*覆没。“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与此同时,吐蕃和唐王朝断绝了关系音讯,作者和老友两地相隔,不知对方是生是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这是一句描写凄惨战争场面的诗句。因为全*覆没,战斗结束以后,战场上的营帐都无人收拾,而从战场上归来的战马还认识残破的*旗。没有人归来,只有几匹马逃脱回来,战争的惨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这两句写出了作者的矛盾心情。两三年都没有了消息,不知道老友是死是活。想要祭奠对方的时候,却又希望对方还活着;但是却又两三年没有消息,若确实已死,不祭奠也是大不敬……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可想而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和老友之间的思念之情,也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可谓字字带泪,字字泣血。相比唐诗当中的这首诗作,后世的文学作品极少能有与此作品相提并论者,这首诗所反映的背景、作者与友人之间的友情关系以及作者内心的伤心苦痛,后世没有人能写出来。

初中诗歌:致战争2

战争,你毁灭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蔚蓝*的大海,

本来是鱼儿的天堂,

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

竟成了不速之客,

这究竟是为什么?

绿*的高山,

本来是动物和树木的家园,

可是轰隆隆的大*和*,

打破了动物和树林的寂静,

这究竟是为什么?

绿茵茵的草地,

本来是奔跑着孩子们欢快的脚步,

可是如今却散落着地雷的碎片

打破了孩子们的梦境,

这究竟是为什么?

湛蓝的天空,

本该是鸟儿的乐园,

可是如今战机呼啸

不能让鸟儿自由地飞翔,

这究竟是为什么?

战争啊!你牺牲了多少东西啊!

战争啊!你难道还要持续下去吗?

我们希望,我们祈祷,

我们能有一个和平的世界,

那该多好!

多年后,我希望,

不再看到流血,

不再看到**,

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享受人间的春天吧!

唐诗三百首之杜甫寄韩谏议解析3

《寄韩谏议》作者:杜甫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注解】:

1、鸿飞冥冥:指韩已遁世。

2、羽人:穿羽衣的仙人。

3、帷幄未改:帷幄本指帐幕,此指谋国之心。

【韵译】:

眼下我心情不佳是思念岳阳,身体想要奋飞疾病逼我卧床。

隔江的韩注他品行多么美好,常在洞庭洗足放眼屯八方。

鸿鹄已高飞远空在日月之间,青枫树叶已变红秋霜已下降。

玉京山众仙们聚集追随北斗,有的骑着麒麟有的驾着凤凰。

芙蓉般的旌旗被烟雾所淹没,潇湘荡着涟漪倒影随波摇晃。

星宫中的仙君沉醉玉露琼浆,羽衣仙人稀少况且不在近旁。

听说他仿佛是昔日的赤松子,恐怕是更象汉初韩国的张良。

当年他随刘邦建业定都长安,运筹帷幄之心未改精神惨伤。

国家事业成败岂敢坐视观望,厌恶腥腐世道宁可餐食枫香。

太史公留滞周南古来被痛惜,但愿他象南极寿星长泰永昌。

品行高洁之人为何远隔江湖,怎么才能将他置于未央宫上?

【评析】:此诗属于游仙诗一类,隐约含蓄,反复涵咏,始能体味。

诗前六句为第一段,写怀念韩某远在洞庭,日月更迭,思念益切。“玉京”六句为第二段,写朝廷小人得势,而贤臣远去。点出韩某已罢官去国。“似闻”六句为第三段,写听到韩某罢官原因,以张良比之,颂其高洁有才。末四句为第四段,抒写自己感想,并望韩某再度出山,为国出力。

诗思严慎细致周密,写得隐晦曲折。格调却清新激昂,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