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读后感800字(热门3篇)

| 大大范文

下午的那个时刻,我认真地阅读完了《詹天佑》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詹天佑爷爷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故事,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杰出工程师的爱国情怀。这段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完《詹天佑》,我深感:“面对困难,他总是怀着一颗坚定的心:这是*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必须要修好;否则,不仅会引起外国人的嘲笑,还会使*工程师失去信心。”阅读过程中,我不由得感叹,詹天佑爷爷的爱国情怀是何等强烈啊!他那种对国家的热爱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在面临困难时,他竟然还能将国家放在心上,为祖国争光。他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难怪能提前两年完成京张铁路的全线建设。詹天佑不仅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还富有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源于他的实践与勤奋。确实,我们现在正需要这样的精神。

詹天佑读后感800字

在课文中,我最喜欢的词语是:“不怕困难、不怕嘲笑”。虽然只是几个简短的词语,但内含的意义深远。你可能无法体会其中的深意,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以詹天佑为榜样!比如,有些人总是自以为聪明,沉迷于游戏,不将心思放在学习或工作上。而那些勤奋的人,即使不及聪明者聪明,但只要有坚定的意志,不断努力,一定会赶上聪明的人。难道不常听到“勤能补拙”这句话吗?我们还需多实践,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成为注重生活细节的人,那样我们也能像詹天佑一样,具备创新的精神!

詹天佑,我要以您为榜样。我要像您一样热爱祖国,为国家做出贡献,勇于实践,具备创新的精神,做事要一丝不苟。有您这样的工程师,我为*感到骄傲!

《詹天佑》教学反思2

第二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理解关键词句在表达意思中的作用”。这个重点从四年级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我采用了以下方法:首先,抓住关键词,解释词语的本义。可以通过近反义词、拆词法等方式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其次,提出问题,针对关键词语进行提问。最后,联系上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这样的步骤其实是一个由表及里理解词句的过程。

以《詹天佑》一课为例,通读课文后我们知道,文章主要记录了詹天佑一生中的重要成就——主持修筑我国第一条完全由本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和施工的铁路干线。文章开头指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理解这句话:

抓:抓住关键词“杰出”和“爱国”进行解释。杰出指的是卓越的才能和成就。

问:“杰出”体现在什么地方?“爱国”体现在什么地方?

联系:结合上下文回答问题。我们可以理解,“杰出”体现在他主持修筑的铁路干线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和施工;“爱国”体现在他在面临困难时勇于接受任务,坚定完成使命。

这种方法条理清晰,学生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后来,在理解詹天佑的其他语言时,学生也运用了这种方法,抓住了“精密”和“一点儿”等关键词进行理解。

《詹天佑》教学反思3

上周,教育局领导莅临我校指导课堂教学。他们听取了我教授的一节小学课文《詹天佑》。课后,我深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重点句子的品读方面表现得尤为不足。刘老师和汪老师也在评课中明确指出了这一点。

确实,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不够透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指导品读句子方面做得不到位。语言的美感必须通过对句子和重点词语的理解方可体现,必须结合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后才能领悟句子的深意,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句子的意思,真正实现对句子的品读。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加强对重点句子的品读指导。

此外,教育局领导还指出我们教师普遍存在的不足:指导学生朗读不足;学生语感培养单一;上课*欠佳,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设计中提出的问题过于零散;学法渗透处理不当。他们还帮助我们分析了这些不足的成因,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够准确,课前钻研不足,对课程内容不熟悉。

靳家彦老师曾说过:“我教授一课书,必先将其熟读成诵,否则我不能走上讲台。”试问,我们又有多少老师在课前能够熟读课文,深入钻研教材?于永正老师也强调:“钻研教材的第二步是朗读课文。”可见,深入钻研教材,朗读课文,熟读课文至关重要。今后,我将加强朗读方面的训练,争取在课前熟读课文,多次回顾朗读,深入钻研教材,进而提升我的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