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教育反思范文(通用3篇)
小朋友入园第二周了,在开学的几天里,我注意到大多数孩子已经丧失了上学期培养出的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以及自理能力,这让我感到非常心情复杂。
举例来说:
镜头一:进餐时,兵兵、璇璇、宁宁、皓皓、佳佳、曼曼、浩浩、源源等几名幼儿坐着不动,等待着饭菜送到嘴边。
镜头二:午睡时,兵兵、璇璇、曼曼、浩浩、平平、可可、开开等几名幼儿在床边坐着不动,等待着鞋子、衣服、裤子脱下。
镜头三:活动结束,老师带着孩子们到户外活动时,活动室地面上布满了果壳、纸屑和五颜六*的糖纸。
这些场景深深触动了我,心中涌起了各种复杂的情绪。这也提醒我,这个学期的工作变得更加重要,特别是与家长的协作,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家园共育。因此,我进行了反思。
首先是家长的观念转变。一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还小,他们能做什么呢?等他们长大了再教他们吧。”、“我在家里没什么事可做,孩子还小,我来帮他们吧。”、“谁有时间等啊,孩子动作又慢,还是我来吧。”我理解这些家长的想法,但我不赞同。孩子正是因为年幼,我们更应该从小事做起,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脱穿衣服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孩子们必须学会的。一个人的自理能力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您是再有学识,如果没有自理能力,也会在社会中被边缘化。而自理能力的培养,从孩子身边的微小事情开始。作为家长,切勿低估自己的孩子。只要您放手让他们尝试,可能刚开始时会出错,但只要您坚持,他们的手指肯定会变得灵巧。切勿因为孩子年幼而包办代替。家长应该明白,在集体环境中,每个孩子都有相似的年龄,过度的包办代替可能会阻碍孩子在各方面的成长。因此,在本学期的家长会上,我将着重强调,请家长们放手、再放手。让我们的孩子自己去尝试,享受生活中的种种体验,不要剥夺他们这份乐趣。
其次是家长的配合工作。如今,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中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在我们班,每个孩子都备受宠爱。上学期,我们加强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到学期结束时,班上80%的孩子已经能够*自理。但经过一个假期,我们的工作成果似乎荡然无存。这学期,我将进一步努力与家长配合,向他们解释我们在幼儿园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比如,我们要求孩子不仅能*用餐,还要求他们不挑食,不将食物撒在桌面或地上,安静、干净地吃完饭,需要时可以添菜,并用纸巾擦嘴。我将向家长们清楚地阐明这些要求,让他们明白,在家中也应该这样要求孩子。这些要求对家长来说可能很简单,但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却并非易事。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些看似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只有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教育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最后是本学期的计划。本学期,我打算从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 2、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培养孩子保护环境整洁的意识。
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努力。只要我们老师和家长们不懈地努力,我相信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2
区角活动时,两个幼儿为了一个玩具争了起来。由于活动时间临近结束,我没有出面干涉。在讲评时,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全班小朋友,并组织幼儿讨论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幼儿反应积极,都举起小手。然而,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我谦让,让别人先玩。虽然我进行了引导,但仍没有幼儿讲出别的办法。我诧异: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吗?要知道,他们还只是五六岁的孩子!当我再次审视孩子们时,发现那一双双本应天真无邪的眼睛中流露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顺从。无可否认,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它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假如我们的教育只能使孩子违心的谦让,那它不是教育的失败吗?
我决定展开主题活动,让幼儿想出更好的办法,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伤害别人。在我的启发下,幼儿提出,可两个人一起玩、轮流玩,也可用交换、竞赛等方法确定玩者。我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这些经验运用于实践。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张钊想用赵-岩手里的水彩笔,就拿了自己的书去跟他交换。赵-岩当时正画得起劲,没有答应。张钊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书一页页翻给赵-岩看,还不停地介绍自己的书怎么有意思。终于,赵-岩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换。
看着满心欢喜的两张小脸,我忽然觉得,教育不就是培养一种生活智慧吗?当我们的孩子运用这些智慧轻松自如的面对生活时,他们肯定会更快乐、更自信。我想,这也是教育对多元化世界的一种应答。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边建构边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伟小朋友突然抬起头,好奇地问:“老师,‘节约’是什么?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约会?”接近学期尾声,我也发现小朋友们似乎成熟了许多,对男女*别特别敏感,常常发现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亲一下脸,特别是王志伟小朋友,也许是家长不太管的原故,也许是言情电视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总是抱住几个漂亮的小女孩时不时地亲一下,所以他竟会把“节约”当成是男人和女人约会。这是一个很好的随即教育机会,活动结束后,我就让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两个字“节约”,我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宝宝吗?”大家齐声说:“知道,是节约。”我又问:“节约是什么意思呢?”这下象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节约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说:“节约用电,就是要随手关灯、关电器。”又有的说:“节约用纸,就是不要浪费白白的纸,也就保护大树了,因为纸是用大树做的。”我又问:“那又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呢?”这时马昕宇脸上非常严肃地说:“昨天,我在电视里看见,有一个地方没有草地、大树,不下雨,好久没有水了,大家快要干死了,他们就派了五个人去寻找水,结果四个人干死饿死了四个人,回来了一个人,而且也没有找到水,幸亏科学家来到那里考察后,用一架大机器钻开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点水,后来他们每天用水非常节约,一个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地批评了他一顿。”这个故事一讲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周棱说:“刚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龙头,浪费了很多水。”周之惠说:“赵玲今天画画用了六张纸,每张纸上都画了几笔。”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小朋友把平时看到的不节约的行为都一一例举,说着说着,小朋友们还意识到时间也应该节约,节约(珍惜)时间会学到更多本领。
可是当孩子们分散活动时,王志伟又轻轻地跟我说:“老师,妈妈就是跟爸爸说---你再这样下去,你就去‘节约’吧。”我听了马上意识到刚才理解错了,王志伟妈妈指的是“节育”而不是“节约”(可能他妈妈普通话不太准)。这该怎样给孩子解释呢?我随手拿起一本《袋鼠妈妈的故事》书,跟孩子说:“你看袋鼠妈妈的袋子里装了几只小袋鼠呀?”“一只。”“对呀,多生了宝宝妈妈的袋子就装不下了,你妈妈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顾你们,他们也感觉很累了,所以妈妈认为生孩子也要节约,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吗?”王志伟歪着小脑袋想了一会儿,点点头说:“老师,我懂了。”虽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这个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会清楚的。
评析与反思:
1、创设环境,激发思维。幼儿思维的活跃程度有赖于所处的环境状态,孩子在轻松状态下思维的空间会很大,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也显得很自然。以上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王志伟小朋友平时比较内向,而他提出的问题也许困扰了他一段时间,当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愉快建构时,他的心理处于放松状态,所以提出问题显得很自然,而幼儿在讨论问题时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他们会联想到平时所获得的信息、观察到的情景和所看到的电视新闻。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宽松、自然的活动环境,同时也要敏锐地观察孩子的注意点和感兴趣的话题。良好教育环境的设计应发挥多层面的教育功能,具体要求为
体育教学反思3
转变思维,推广“健康体育”
所谓思维的转变,一方面意味着改变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则涉及到体育课教学理念的革新。长期以来,高中体育课程往往以机械化的方式进行,注重竞技项目的教学和反复练习。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响应新课改的呼声,我们需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将学生的健康置于首位,推行健康体育理念。这不仅包括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更需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考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使得体育课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部分。只有将运动技能的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愉悦地掌握技能,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标。
创新形式,打造丰富多彩的课堂
人们总是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如果体育课程沦为单调机械的重复,学生们很容易感到厌倦。因此,我们必须创新体育课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多样*和吸引力。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将体育课堂内容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例如,播放全民健身的视频,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播放*体育赛事的录像,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增强学生对竞技体育的理解和兴趣。此外,可以引入比赛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心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上一篇:我梦想当兵 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