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实用2篇)

| 大大范文

设计思路

这首童谣以幽默风趣的音乐风格和清晰明了的节奏著称,其描绘的蚊子行为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为孩子们将日常生活转化为艺术表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将其作为教学素材,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探索、表达并合作,从而充分领略音乐的乐趣。

中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感受音乐的节奏和乐句,用动作表现赶蚊子、蚊子叮咬、生气和拍打蚊子等情节。

通过观察、讨论和模仿共同创造游戏玩法。

体验和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准备音乐、蚊子指偶和幼儿适合的儿歌。

活动过程

体验蚊子飞和赶蚊子的音乐情节和节奏

教师讲述“小孩子睡觉,蚊子叮小孩,小孩子赶蚊子,最后打蚊子”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游戏内容。

“蚊子怎么飞?”(哼乐句学习飞行动作)“它飞来了,快把它赶走!怎么赶?一起来试试!”(哼乐句一起学习赶蚊子的动作)

“现在我们一起来模仿蚊子飞行和赶的动作!”(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进行飞行和赶蚊子的交替动作)

教师与幼儿进行角*互换练习,一人扮演蚊子,一人扮演小孩子,交替进行乐句练习。

体验蚊子叮咬的音乐情节和节奏

“看,蚊子飞到我的手上叮我了!它跟着儿歌的节奏一下一下叮我!”(教师示范叮咬的动作和节奏)

“现在把你的手指当成臭蚊子,在你的身上一下一下地叮!”(播放儿歌)

讨论、观察和表达生气的情绪

“被叮咬醒来的时候,你们会生气吗?生气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蚊子一个个来叮咬,被叮咬的孩子们可以做出生气的表情。”

“你们生气时会怎么对待蚊子?一起来拍打蚊子吧!在拍打之前要注意仔细观察。”(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理解“拍干净”之后才拍打。共同练习几次。)

“听听,这儿有拍打蚊子的声音!”(播放声音)“还有一些奇怪的声音,你们认为那是什么?”(蚊子死了)“你们觉得蚊子在空中怎么样后来才死掉的呢?再听一遍!”(引导幼儿理解蚊子转圈圈,然后死掉!请个别幼儿表演“转圈圈,死掉了!”的样子,然后大家一起表演。)

结合前面的飞行和赶蚊子情节进行游戏

“第一遍,我哼,第二遍我们跟随音乐。”

个别幼儿扮演蚊子进行游戏。

一半幼儿扮演蚊子,另一半扮演小孩子,两两组队进行游戏。之后再交换角*。

结束

把这些有趣的游戏分享给其他朋友,成为“灭蚊专家”。

中班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够使用打击乐器,根据音乐《欢乐舞曲》的节奏型进行演奏。 2、能够用手拍出随音乐律动的动作节奏。 3、学习观察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并在活动中保持愉悦的情绪。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促进其表达能力的发展。 5、乐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已学习《欢乐舞曲》及其节奏。 每人配备一件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练习随音乐律动《欢乐舞曲》: (1)在音乐伴奏下,幼儿进入教室,感受音乐氛围。 (2)自由站立,练习随音乐律动,表达音乐的愉悦情感。

活动实录: 孩子们随着音乐进入教室,开始时即被熟悉的旋律所吸引。老师巧妙地引导他们,使孩子们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情绪也因此被调动起来。

二、学习模仿音乐律动中的节奏: (1)教师示范动作,要求幼儿观察并用双手模仿动作的节奏。 (2)部分幼儿进行表演,其余幼儿边观看边拍打出节奏型。 (3)全班一起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动作。

三、学习分组动作: (1)分成三组,教师讲解指挥手势,并与幼儿互动以确保理解。 (2)指挥幼儿根据音乐分组进行动作表演。

四、打击乐器演奏: (1)准备演奏并根据指挥指示行动。 (2)用合适的力度和技巧演奏打击乐器。 (3)保持愉快的情绪,享受演奏的乐趣。

活动实录: 孩子们在演奏中展现出不同程度的协作和技巧,尽管有些混乱,但整体表现出积极的音乐态度和活跃的情绪。他们的合奏水平逐渐提高,笑容洋溢在脸上,展示出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