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实务中的职业判断

| 大大范文

摘要: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进一步强调了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的重要*。新准则对实质重于形式的进一步强调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结合新准则通过列举实质重于形式在实务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探讨其在实务中的职业判断。

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实务;确认

浅析会计实务中的职业判断

在会计实务中,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并不总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在做出职业判断时,要想使会计信息反映其所应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务必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来进行判断,而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在此,笔者列举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资产的认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应为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顾名思义,“拥有”是一种法律上的所有权,而“控制”则是反映该种资源的经济实质。例如,根据该定义在做出职业判断时,会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怎样处理呢?从法律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租赁行为,企业从外部租入固定资产,显然不拥有所有权,而只有使用权,但这明显是不符合“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含义。从分析中不难发现,由于其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而且租赁期结束时承租方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方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所以从经济实质来看,承租方能够控制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实务中,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

二、收入的确认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之一,就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判断企业是否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应当关注交易的经济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某些情况下,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但未交付实物,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也随之转移,企业只保留了次要风险和报酬,如交款时以提货方式销售商品。有时,已交付实物但未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未随之转移,如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商品。重点是实务中对于售后回购,售后租回,在做出职业判断时,是否应当确认为销售收入?如果企业在销售某商品的同时又与客户签订了售后回购或售后租回协议,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就需要按照销售的经济实质来判断是否应当确认销售收入。由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给购货方,销售也就没有实现,不应当确认收入,因此,应将售后回购和售后租回协议作为融资协议来处理。

三、关联方交易关系的认定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给出了判断关联方关系的标准,即“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他们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则他们之间也是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往往存在于控制或被控制、共同控制或被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各方,即建立控制、共同控制和施加重大影响是关联方存的主要特征。在新准则中,除旧准则的五条具体形式外,又增加了三条,即:“对企业实施共同控制的投资方;对企业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方;该企业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其他企业对企业同样也存着关联关系”。对此进行职业判断时,应遵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关联方关系是否存在,应视其关系的经济实质,而不仅仅是法律形式。

四、资产发生减值的认定

准则中,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从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来源两方面列举了七点,决定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减值准备。例如,如果出现了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的预计的下跌。从法律形式上看,这种现象并未导致资源的减值;但在实务认定时,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从经济实质来看,需要认定减值。又如,如果企业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提前处置,这时根据其经济实质,也要计提相应的减值。

 

第2篇: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经济事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了职业判断的空间不断的扩大,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不言而喻。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以及其影响因素,给出了笔者的几条关于如何让提高会计人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判断;判断能力;会计人员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不确定经济事项的不断增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使得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更加的凸显,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一直都在不断的规范会计职业判断的建设,从1985年5月1日起执行,由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名共和国会计法》(简称《会计法》),就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再到1993年12月29日和1999年10月31日对《会计法》的重新修订,更是丰富了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内容。

以及1993年7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1996年6月17日实施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01年2月20日实施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办法》,2002年1月1日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2005年1月1日实施的《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等一系列会计法规都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进行了规范。

但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会计法规的要求,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尽可能制止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滥用,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会计职业判断及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现状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指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的会计事项时,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以及相关*,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原理和会计惯例等会计标准,从企业的理财环境以及经营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所收集的各种信息资料以及自身的*知识和职业经验,通过对比分析、计算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不确定经济事项应采取怎样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等进行判断和选择的过程。

虽然可以用简单的六个字来形容会计:确认、计量、披露,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则是一个会计人员全面综合素质的展现。

怎么去认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按照学术界的一般界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关会计标准,运用自身*知识和经验,对不确定经济事项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会计原则的选择和协调,会计估计,重要*原则的运用等进行合理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事实上可以说,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实质上一种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他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问题,还要求会计人员坚守职业道德,提高法律意识,抗拒外界环境的影响等,合理合法的对不确定经济事项按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职业判断。

由于长期以来的客观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还是比较的少。

会计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没能有效地结合,没用充分的考虑实际环境,不重视职业判断。

另外,多数会计人员处在比较低的核算层次,缺乏更高更远的视角去思考会计环境,加上当前多数企业的岗位划分很细,会计人员难以对不确定经济业务进行全面把控,以及会计人员很容易受利益驱动。

所以当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存在很大的盲目*,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对提高会计信质量意义重大。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一)会计人员自身的因素

1.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影响会计职业判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现实工作中,会计估计,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会计原则的选择等都涉及到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了相关的会计*知识,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具有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领会了会计法律、法规的精神,才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并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2.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是否具备诚实、正直的品质,崇高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也就是会计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素质,是导致会计人员做出的判断是否客观、公允的一个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涉及到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时,会计人员的*素质,工作作风,工作纪律等更是意义重大。

所以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在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及相关会计法律的规范下,选择合理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等,以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3.会计人员的个*特征

会计人员的气质、个*、人生观、价值观等个*特征,对会计职业判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坦率直爽的个*去对不确定的经济事项做出果断的判断,更需要严谨的态度度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运用会计职业判断选择最优的会计政策。

只有会计人员具备了清晰、敏捷的思路,良好的交际能力,谨慎的工作态度,坚定的意志等,才能做好财务工作。

(二)企业的因素

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

具体的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经营特点以及公司的治理结构。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不同要求的企业,需要进行的职业判断也有较大的差异。

如国家颁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就是为了对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实行差异话的规范。

另外,企业管理当局的立场决定了公司的治理结构,所以公司的治理结构又成了限制会计职业判断的内部监督机制,也是利益主体在权、责、利上进行划分和牵制的机制。

会计人员与管理当局的雇佣关系又导致了会计判断要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影响。

所以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对会计职业判断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三)社会环境

会计职业判断作为一种主观行为,他是服务于一定社会环境下的经济主体。

在市场体制下,会计具有广泛的社会*,由于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国家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这种社会环境对会计职业判断有着不可避免的影响,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依据不同,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换,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也不经相同。

社会环境中的文化、风尚、观念等因素对会计职业判断也同样有影响。

如过于保守、谨慎的倾向,往往会导致过高计提坏账,低估企业的资产等。

一个文化水平很低的社会,会计信息的提供和利用都存在很大的局限*。

从法律角度看,每个企业的会计政策都会受到法律的影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属于规范*的文件,具有强制*,必须执行。

当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没有规定或者没有明确的规定或是其他有可供选择的情况,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充分发挥其职业判断能力。

健全的法律、法规能有效的防范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选择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客观、公允的提供会计信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建议

(一)加强*知识的学习

要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笔者认为首先就是要注重*知识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下转第109页)(上接第107页)展,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重视会计理论的学习,特别是《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的学习。

例如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计量等,都体现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其次会计人员应该系统、全面的掌握会计各门主干课程的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

另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会计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好会计*知识,还需要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经济学、金融学、贸易学、风险投资、战略管理、法律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同时可以建立一个科学的考评制度,来敦促和检验会计人员*知识的学习情况。

(二)加强会计实践训练

会计人员只有在掌握了*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处理复杂多变的会计事项的能力,才能做好会计职业判断。

这种能力就需要会计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逐步的积累起来。

所以我们可以在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加大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重视案例剖析,通过这种实践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还可以在企业中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使得会计人员能够全面的了解和熟悉不同岗位的各项经济业务,从而通过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另外,可以建立经验交流的网络平台,供会计人员互相交流学习。

单位内部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经验交流活动,总结和分享实践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当然也可以组织一些技能竞赛活动,可以使企业内部,也可以在企业之间进行,通过竞赛活动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对会计职业判断至关重要。

会计职业判断单靠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工作技巧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

尤其是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只有职业道德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笔者认为,首先可以以成文的形式,来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而在会计教材中充实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另外可以实地开展一些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讲座或是网络公开课程,通过结合一些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增华.对会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的探析[J].企业研究,2012(10).

[2]李杰.如何加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J].财经与管理,2012(4).

[3]吕景秋.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新解[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6).

[4]钱红华.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及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8(11).

 

第3篇:审计职业判断特征分析

摘要: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成败。文章探讨了审计判断的含义,以审计职业判断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区别为切入点,分析审计师判断能力提高的途径。

目前,西方国家对于审计判断研究有比较长的时间,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审计判断的研究中借鉴了认知心理学,扩展了审计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对丰富审计理论还是对提高审计人员的判断水平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关于审计判断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我国注册会计师所处的独特的环境为我国审计判断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一、审计判断的*质

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整个审计过程,审计工作的质量就是审计判断的质量。

1.审计职业判断的定义。所谓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为了实现审计目标,运用*知识,依据相关标准,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作出的某种认定、评价、选择和决断。

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审计人员,审计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审计判断的基本方法是识别和比较,审计判断的内容既包括事项判断,也包括审计人员的自身判断,审计判断的结果是一种估计、断定或选择。

审计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审计重要*和审计风险就是依靠审计人员的*判断。除此之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作出*判断的主要事项或活动和确定具体审计目标、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的会计、审计问题、对初步审计策略的选择、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与评价、对分析*复核结果的评价、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以及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审计判断涵盖了整个审计过程,越是审计的关键之处,越是需要审计人员准确的*判断。

2.审计人员在职业判断中的地位。在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作出审计结论时,以应有的职业道德和*方法对审计项目的不确定事项和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经济环境的多变化、审计事项的复杂化,使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很难找到直接的证据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两*”特征加以*,在寻找客观证据的同时,通常还需要有一定科学*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所以,在审计领域里,职业判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计概念,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它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但作为一种主观*判断,它不仅要受所收集信息的影响,还要受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其间既涉及审计事项,也涉及审计人员的行为,判断对象的复杂*及判断标准的模糊*决定了审计职业判断的复杂*,使审计职业判断充满了变数。审计人员是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审计判断中十分重要的要素。从整个审计过程来看,所有的审计判断都是由审计人员的活动,审计判断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因此,对于审计判断绩效而言,审计人员的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一旦在某一具体事项的分析判断上出现失误,就可能会作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审计结论。因此,明确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的重要*,提出审计人员合理判断的保证条件对审计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二、审计职业判断与会计职业判断的比较

虽然在会计和*审计实务中都要运用职业判断,但是由于会计和审计职业特点不同,所处理的业务特点不同,两种职业判断的概念、运用、目的及对判断者的要求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尤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两者的区别就更加明显。

1.审计职业判断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审计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而许多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处理方法的选择,报表中披露哪些信息也要由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来确定。注册会计师对报表进行的审计,实际上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由于客观局限*,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审计对象的真实面貌作出完全的评价,因而注册会计师即使依据*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也并不能保证发现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错误和舞弊。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职业判断,在编制和实施审计计划时,力求使会计报表中没有更大的错误与舞弊;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应考虑被审计单位和客观环境对存在的错误与舞弊的影响,发表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

2.审计职业判断对判断者要求更高。两者相比较而言,会计职业判断之标准和目的更为明确,而审计职业判断除了依据*标准外,在较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经验,通常没有非此即彼的选择。比如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时,有许多的风险水平可供选择,也不存在出现某种情况就选择某一相应风险水平的情况。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一刻也离不开职业判断。因为每项审计业务都有不同的特点,涉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等诸多因素,用一个不变的数量指标来规范种类繁多的审计业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审计*判断对判断者的*素质要求更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一位经验丰富而机警的审计人员能很快地浏览一页记录并马上发现异常情况,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这种诊断并无任何不可思议之处,审计人员只不过是综合运用了他的会计知识和经验来评价信息的可信度。审计*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水平的核心指标。

三、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是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积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增加执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审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广博的知识可以为作出恰当的审计判断提供有效的保证,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就应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审计技能和政策水平。同时,还要有目的地锻炼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风险意识,在处理问题时力求全面,尽量消除主观偏见对审计判断的不利影响。注重执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判断水平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的多寡密切相关,丰富的经验是判断准确的重要因素。因此,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要经常作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互相交流执业经验,探讨出现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判断思维能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判断的准确*。

2.加强风险意识,努力开展风险导向型审计。由于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也日趋复杂化。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现代审计普遍采用抽样的方法来进行审计工作,但抽样审计技术无法保证发现被审计企业的所有错误和舞弊,所以审计人员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规避机制,设立风险基金,在进行审计判断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力求最大程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3.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体制。对于改变审计人员靠被审计单位养活的管理体制问题,可采取设立中间机构的办法来解决,即设立一个中间机构由其向被审计单位收取审计费用,负责为被审计单位选取事务所,同时对审计人员所得出的审计结论负有监督责任,承担监督义务。审计人员及中间机构都要对审计结论负责,中间机构要根据工作质量对事务所进行评级,同时也要受相关利益者的监督。

4.改善审计判断手段,重视分析*复核程序的运用。审计人员应加强对分析*复核的重视,提高*知识水平,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加深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重大方面的关注和了解,提高应有的执业敏感*。在审计的全过程中,应合理地运用分析*复核程序,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分析会计报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合理*,分析不同期间的可比信息及行业其他单位可比信息的趋势,与具有代表*的行业数据相比较,准确把握和发现重大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错弊,有效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

5.注重对非会计信息的评价。为了准确、有效地发现重大会计错弊,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目进行审计时,必须注重对非会计信息的利用。要注重对企业管理者素质、企业经营发展前景、主要供货商及客户变化的了解,注意企业经营环境及行业准入限制的变化等影响会计报表公允反映的普遍*因素,同时还要注重对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及其变更的原因、企业异常交易、关联交易以及期末时点附近的交易等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所反映的特殊因素的评价,对企业的异常经济行为和超过其获利能力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以发现企业的舞弊行为。

6.明确审计责任,建立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在民间审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质量控制准则是专门为控制审计质量而对会计师事务所作出的管理*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质量控制系统,明确审计责任,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

四、总结

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审计准则的建立,现代审计逐步趋于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审计工作不再像初期那样完全依赖于审计人员的*水平,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审计风险在不断扩大,世界各国的审计失败事件不断发生,而审计失败的发生与审计人员没能准确把握职业判断有着直接的关系,提高职业判断的准确*是审计人员避免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审计执业环境充满着激烈的竞争,更有必要加强我国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其审计职业判断能力,以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

以上是由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分析审计职业判断,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