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大范文 >韩愈纪念馆

韩愈纪念馆

| 大大范文

国家AAA级旅游区韩愈纪念馆(即韩文公祠)位于潮州城东笔架山麓,是一处以纪念韩愈为主的纪念馆。

【人物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市孟州)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上较有作为。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评价】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陵府法曹参*。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亭,留题古诗二十韵。《题合*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颉⒒聘赏?胧?氖樵浩呦挽簦?莱剖?*呦汀?/p>

登临祝融峰,“韩愈开云”千百年来在南岳衡山传为佳话,历代文人以“开云”为题歌咏不绝。

他也是第一个写诗吟诵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杨慎称其《岣嵝山》一诗“发挥称赞岂在石鼓之下哉?”

因此四事,成为对衡阳人文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大文学家。

【传世诗文】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边。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作青罗带,山如碧玉?。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纪念人物】

唐代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著名*家、思想家、文学家,韩愈,由于向皇帝提出停止迎接法门寺,佛骨到长安供奉的建议,触怒了皇帝,被令处死,幸得宰相,裴度等讲情,改贬为潮州刺史。韩愈以戴罪之身,在潮七个多月,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岭南,办教育,驱鳄鱼,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被潮人奉为神,潮人并将笔架山改称韩山,山下的鳄溪改称韩*。

【由来】

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在通判,陈尧佐的倡导下建立韩祠。祠宇据地高旷,构造古雅,占地328平方米,系双层垂檐建筑。其下层为展览厅,上层辟为“韩愈纪念馆”,*前石砌平台正中有2米多高的韩愈平身石像1尊。内分前后二进,并带两廊。后进筑在比前进高出几米的台基上,内供韩愈塑像。堂上有对联:“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岭娇;到官才八月,潮平鳄诸,于今香火遍瀛洲。”

祠内有历代碑刻36块,其年代最早者即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从城南移此,置正堂南墙下。祠内前后二进梁柱,还分悬今人为重修韩文公祠所题写的匾额。韩祠倚山临水,肃穆端庄。1988年,原侍郎亭旧址又新建了“侍郎*”(韩愈曾任刑部侍郎,人称“韩侍郎”),周围为历代韩祠碑刻和韩愈笔迹。饶有趣味的是“传道起文”的碑刻,因字形特殊,竟有多种读法。庭园有碑廊,保存现代名人评价韩愈的书法碑刻。后山腰为侍郎*,*前有韩愈石雕头像,*内辟为韩愈生平展览馆。

 

第2篇:韩愈的纪念馆

引导语:韩愈,唐代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著名*家、思想家、文学家,那么韩愈纪念馆在哪里呢?

  韩愈纪念馆

国家AAA级旅游区韩愈纪念馆(即韩文公祠)位于潮州城东笔架山麓,是一处以纪念韩愈为主的纪念馆。

阳山韩愈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曾任阳山县令的大文豪韩愈而修建。展厅内挂满了韩愈在阳山留下的手迹石刻及历代文人景韩诗文的拓片。展厅内,有一张珍贵的韩愈全身像的拓片。在阳山韩愈纪念馆内,存有肖炳?业哪?谈接惺?笆?颍??笆?蚋挥腥惹椋?梁笕萌颂疚?壑埂?/p>

由来

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在通判,陈尧佐的倡导下建立韩祠。祠宇据地高旷,构造古雅,占地328平方米,系双层垂檐建筑。其下层为展览厅,上层辟为“韩愈纪念馆”,*前石砌平台正中有2米多高的韩愈平身石像1尊。内分前后二进,并带两廊。

后进筑在比前进高出几米的台基上,内供韩愈塑像。堂上有对联:“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岭娇;到官才八月,潮平鳄诸,于今香火遍瀛洲。”祠内有历代碑刻36块,其年代最早者即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从城南移此,置正堂南墙下。

祠内前后二进梁柱,还分悬今人为重修韩文公祠所题写的匾额。韩祠倚山临水,肃穆端庄。1988年,原侍郎亭旧址又新建了“侍郎*”(韩愈曾任刑部侍郎,人称“韩侍郎”),周围为历代韩祠碑刻和韩愈笔迹。

饶有趣味的是“传道起文”的碑刻,因字形特殊,竟有多种读法。庭园有碑廊,保存现代名人评价韩愈的书法碑刻。后山腰为侍郎*,*前有韩愈石雕头像,*内辟为韩愈生平展览馆。

纪念人物

唐代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著名*家、思想家、文学家,韩愈,由于向皇帝提出停止迎接法门寺,佛骨到长安供奉的建议,触怒了皇帝,被令处死,幸得宰相,裴度等讲情,改贬为潮州刺史。韩愈以戴罪之身,在潮七个多月,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岭南,办教育,驱鳄鱼,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被潮人奉为神,潮人并将笔架山改称韩山,山下的鳄溪改称韩*。

【人物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市孟州)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上较有作为。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评价】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陵府法曹参*。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亭,留题古诗二十韵。《题合*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颉⒒聘赏?胧?氖樵浩呦挽簦?莱剖?*呦汀?/p>

登临祝融峰,“韩愈开云”千百年来在南岳衡山传为佳话,历代文人以“开云”为题歌咏不绝。

他也是第一个写诗吟诵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杨慎称其《岣嵝山》一诗“发挥称赞岂在石鼓之下哉?”

因此四事,成为对衡阳人文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大文学家。

 

第3篇:元稹纪念馆

元稹纪念馆位于凤凰山半山腰,面对达城,背靠大山,主体建筑为二层仿唐风格,简洁而大气,令人耳目一新。

【纪念人物】

中唐著名诗人元稹著。元稹(779~831,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洛阳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8岁丧父,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出类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陵府士曹参*。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821)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元诗中最具特*的是艳诗和悼亡诗。他擅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一般艳诗的泛描。悼亡诗为纪念其妻韦丛而作,《遣悲怀三首》流传最广,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号为“元和体”。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则能借古题而创新词新义,主题深刻,描写集中,表现有力。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

【建筑布局】

进入元稹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元稹塑像和元稹贬谪达州之时创作的震古烁今的.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市民们倍感亲切,纷纷在此合影留念。纪念馆的主展区——元稹遗韵共分元稹传略、元稹的文学成就、元稹与通州和影响与传承情四个展区。沿凤凰山黄角树至公墓路或经元稹纪念馆一路上行,便可抵达“元稹诗廊”。走近诗廊。便可见“元稹诗廊”书法横匾和圆拱门两边的元稹诗句联。横匾乃行书而为,厚重而拙朴,遒劲有力;楹联乃隶书所作,凝练而开张,端庄古雅。长廊依山的粉墙上,一块块石碑,整齐地排列有序,横幅竖幅,团扇斗方,错落有致,落落大方,青石白字,尽显古朴清雅之境。

【元稹故事】

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他的祖父元悱曾经担任过南顿丞,父亲元宽也曾经担任过兵部郎中。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母亲更是他的启蒙老师,经常给他讲屈原、李白杜甫,讲司马迁、班固,还教他背诵美妙的古诗。小元稹的记*可好啦,屈原的一首《离骚》,他两天就会背诵了,而且一字不错。

然而,好景不长,元稹8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前母所生的几个哥哥,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洛阳到凤翔去投依娘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坚强贤淑的母亲没让生活的重担压倒,她一方面料理子女的生活,一方面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逆境是人才成长的硎石。聪明颖悟的元稹深知求学不易,他学习更加刻苦勤奋了。没有书读,他就到处去借,借来之后就不分昼夜地读,遇到精*的地方还要抄下来。

元稹的刻苦自砺精神,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赏。大家又见他十多岁年纪就能吟诗作文,其诗文又往往思路广阔,描写细腻,流露出对自然、对人的无限热爱之情。因此,都称他叫“元才子”。

有一个秋天的晚上,天高气爽,星辰灿烂,银河皎洁,萤火虫(丹鸟)挑着小灯笼到处照着,纺织娘(莎鸡)从野外转移到人们的温暖居室中,甚至是在床下大声的鸣叫着。眼前的一切使感情细腻的他,心潮激荡,诗兴冲动。他沉吟着、思考着,等酝酿成熟了,一口气跑回屋内,挥笔疾书,只见他写道:

旦夕天气爽,风飘叶渐轻。星繁河汉白,露逼衾枕清。

丹鸟月中灭,莎鸡床下鸣。悠悠此怀抱,况复多远情。

最后一句,语言虽少,但含义深远,有着丰富的内涵。

元稹刚刚15岁,就明经擢第,成了年轻的进士,后来他又参加了拔萃科和制举考试,也都一举成功。